
2025.10.01
長照 3.0「在地安老」願景正逐步實現


長照 3.0「在地安老」願景正逐步實現
「老了,讓我們住在一起互相照顧」,是面對高齡化社會時,許多壯世代對於退休後能與親友生活的理想生活。近年來,高齡化從無感的數據變成了影響勞動人力結構的現實,過往「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升高」只是一閃即逝的新聞標題,但如今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,長照議題不僅讓政策層面的討論及執行快速升溫,人們在生活上更是相當有感,尤其在都市與偏鄉之間,資源分布不均、照顧模式斷裂、長照資源不足等問題,讓許多家庭在面對長照需求時感到無力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如何打造一個讓長者能安心生活、即時獲得照顧的場域,成為長照體系亟需回應的核心命題。

長照帶回家的「共生共護全齡宅」
基於「高齡共居共護」的理念,悠樂長照機構執行長王湘瀚,在雲林縣蓋出最頂級的悠樂日照中心之後,進一步朝打造「共生共護的全齡宅」的目標邁進,讓高齡長者可以享受生活共居、三餐共食、休閒共樂、健康共護等全方位服務的「太和雲熙悠樂全齡宅」及「泰園悠樂養生村計畫」,正如火如荼催生中。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長者可以完全安心生活的社區環境,食衣住行都可以滿足,即使有了病痛也可以在社區內獲得妥善照護,減少長期使用安養護理機構的時間。」積極投入長照領域的王湘瀚,提出老年照顧不單只是一個機構或是一個據點,更是需要整合醫療與長照資源的生活場域。除了起居生活照顧之外,還具備完善的醫護人員支援,這也是全齡宅能夠達到健康量測、餐飲規劃、醫療顧問、起居管理、銀老課程等多元面向的主要原因。

台灣床上餘命七至八年 老年回家路好難
二〇二五年高齡化社會來臨,如何在地安老、健康安老是更勝長照資源分配不均的議題。王湘瀚提及,位於台中鄰近老人復健綜合醫的太和雲熙悠樂全齡宅,未來將成為一個結合住宅、銀齡學習與健康照顧的複合型社區。「我們蓋的不是一棟房子,而是在建構一種創新的樂齡安老模式。」他認為,「回家」與「家人陪伴」是許多長照機構住戶的最大願望,希望藉由「共生共護」的模式,讓長者在家健康安老是我們的目標。從建構共生共護的優質環境着手,讓照護成為連續性的生活日常,不讓長者因為健康因素,成為家庭的負擔。

除了鄰近醫療園區的悠樂全齡宅之外,悠樂長照團隊在經營悠樂日照中心的過程中,學習到每個人對於老後生活的想像都不太一樣。因此將悠樂日照中心『中式孝道、日式照顧、美式課程』的原則,未來將延伸至『泰園悠樂養生村』之中,讓日後入住的長者可以用自己最習慣、最喜歡的方式融入社區,喜歡熱鬧的就多參加社區活動、喜歡安靜閱讀或聽音樂的,也會有安全且舒適的空間。

攜手邁向長照 3.0 健康老化、在地安老的目標
全齡宅的推動,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,也得仰賴各縣市政府的協助,以及社區居民的支持,尤其行政院在今年七月祭出長照十年計畫 3.0,基於提升活力、延緩失能失智的既有目標,加以人人為本、連續照護等原則,希望藉着銜接家庭與專業護兩端來達到健康老化,在地安老,安寧善終的願景。由此可知,未來的社區將勢必要思考如何融入健康促進、醫照整合,甚至包含智慧照顧及專業人力的導入等,也都會成為趨勢。
長照 3.0 的推動將快速掀起地方社區的結構性變革,雖然悠樂全齡宅規模不及現有養生村規模,但銀齡下半場的照護才是長期照顧的重點核心,也是悠樂全齡宅有別於長照機構與安養中心的差異。悠樂全齡宅從硬體設備,照顧流程,乃至於活動規劃,每一個細節都準備回應長者的真實需求,相信在未來高齡化市場將成為值得學習觀摩的典範。

悠樂長照機構執行長王湘瀚也期望,未來能有更多長照共識的夥伴加入團隊,也能與更多企業合作打造不同功能的悠樂全齡宅,為「共生共護」的安老模式奠定基礎。


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

為熟齡人生量身打造的樂齡健康宅
2025.05.07
太和雲熙樂齡健康宅,結合科技與照護,為55歲以上的你打造安心、自在、有尊嚴的生活環境,讓家成為最溫暖的依靠。
閱讀更多

邁向人生下半場:55歲開始的生活準備
2025.06.03
從職場奔波數十年,肩上扛著家庭與責任,如今逐漸鬆開的手,開始思考:接下來的人生,要怎麼過才不留遺憾?所謂「退休不是結束,而是另一種開始」,這個開始,該如何準備?
閱讀更多

55後的理想樂齡人生
2025.05.19
孩子們長大了,工作也逐漸告一段落,身邊不再那麼忙碌,時間開始回到自己身上。這個年紀的我們,更懂得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:健康、陪伴、生活品質,以及每天醒來後,眼前的那份安心。
閱讀更多

